保护生态 涵养水源
产品介绍
夏县白沙河水库是中心城区最早的水源地之一,其水源大多数来源于拦蓄白沙河水和经隧洞引来的泗交河水。水源地作为城市用水的输出地,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与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紧密关联,更关系到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
如何做好水源地生态保护与治理,让市民喝上放心水?为了更好地保护该水源地生态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由市生态环境局夏县分局牵头推进的夏县水源地保护与治理修复项目(白沙河段工程),于2023年3月7日以EPC方式来进行了招投标。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对白沙河水库二级保护区大庙村至樊家峪桥段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具体工程内容有疏浚与整治河道2.58千米及堤防边坡生态护砌;修建增氧堰10座,其中新建8座,改造两座;修建防撞栏2.58千米;建设生态涵养林9.4万平方米。
10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白沙河(大庙村至樊家峪桥段),了解该项目工程的进展情况。在白沙河的源头——大庙村,记者看到一汪清泉从山间源源不断地涌出,形成一道小型瀑布,颇具观赏性。瀑布流至山脚下汇成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让人忍不住想捧起来喝上一口。小河周围配套建设了凉亭、吊桥等设施,可供人们欣赏风景。
顺着河道往下游走,在樊家峪桥附近,实施工程人员正操作挖掘机和其他工具,对河道进行铺平。能够正常的看到河水顺着地势缓缓流淌,在流淌过程中,经过地表层层砂石等得到净化。岸边还建设了生态护坡带和防护栏网,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质的不利影响。
据介绍,该项目于今年3月2日动工。目前,白沙河段工程已协商完成占地赔偿,白沙河段全线树木清理及清基已完成,左右岸护坡整理完成2400米,河道导流围堰完成2580米,左右岸浇地引水渠管道工程埋设2200米,石砌河渠完成70米,砂砾石开挖5.4万立方米,砂砾石回填2.49万立方米,坡底横梁钢筋砼制作长度4200米,1#、2#、3#、4#、5#、6#增氧堰已完成,1#、2#、3#桥已建成,防护栏网完成2100米,生态护坡带已完成8600平方米,起点木栈道、吊桥及两座凉亭已完成。白沙河段主体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
该分局党组成员周建丽表示,该项工程是以水源地周边生态修复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的文化生态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以及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下一步,该分局将快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如期完成,为周边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让群众都能喝上放心好水。
水源地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夏县水源地保护与治理修复项目(白沙河段工程)的实施,不仅使中心城区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近水亲水的好去处。相信这项工程完工后,将会发挥其最大作用,让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保驾护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