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今天60岁了
产品介绍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是首都北京最大的地表饮用水源,有“燕山明珠”之称。
1958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同年9月,密云水库正式破土动工。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和驻京部队的20余万名水库建设者,拉开了这场移山造海的序幕。
1960年9月1日,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基本竣工,最大库容43.75亿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实现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辉煌成就。
为了建设和保护密云水库,半个多世纪,密云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铸起了一座丰碑。
在巍巍燕山南麓,有一颗镶嵌在华北大地上的明珠。碧水如镜,倒影翩翩,河川秀美,天水一色。这就是首都的“生命之水”——密云水库。
截至目前,密云水库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3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北京打造绿水青山的“战略水库”。
“南水”进京后,为北京解了渴,并反向输水,经过九级泵站,将“南水”最终储备在密云水库,密云水库也自此成为首都北京饮用水源的战略储备地,保证了首都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北京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到2019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了26亿立方米,创本世纪以来新高。
如何守护好密云水库,保证随时为北京安全供水?密云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
在密云区,保水是第一责任,也是政治责任。密云区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坚决落实北京市委“五保水”要求,坚持上游保水、护林保水、库区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多措并举,保障水质安全、水环境安全。
建设305公里围网,实现了库区的全封闭管理,建设了智能监控系统,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大型水源地特色保水体系。
2014年到2017年期间,清退94个库中岛,实施自然生态修复;清退10.4万亩“押宝地”,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清退一级区内692家养殖场(户),清理畜禽100多万头(只),从源头消除畜禽粪便污染;清退水库上游主要河道两侧72家水产养殖场,清洁流域水质;清退63艘燃油船只,压缩数量,保留17艘并更新为环保动力船只,消除燃油污染隐患;关停水库周边5家国有矿山企业,全区采矿业实现“清零”。
治理小流域8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7平方公里,恢复密云水库周边、清水河、潮河、白河湿地178公顷,全区湿地总面积达到1.64万公顷;建设库滨带2.85万亩,构建了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保护带,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深化保水体制改革,建立了水库专业联合执法队伍,从7个部门抽调90名精干人员组建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同时将执法力量、管护队伍下沉到各镇,促进了执法与管护相统一。成立了区、镇、村三级保水体系,以及2150人的管护队伍,建立“河长制”,对全区63条765公里河道设置河长。
60年保水,为密云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全区林木绿化率达75.3%,到目前PM2.5平均浓度仅为30微克/立方米,为全市最优。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密云区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走上了保水与富民协调发展之路,凸显了强劲的后发优势。
打绿色牌,吃旅游饭。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使密云区成为首都郊区天然大氧吧,引得游客慕名而来。密云区现有民俗村50个,旅游从业人员2万余人。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8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9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65.5万人次,收入8.56亿元。
密云水库周边良好生态环境及丰富的蜜源植物,使水库周边成为北京最大天然养蜂场,密云区也成为全市养蜂大区,全区蜂群达11.5万群,占全市总量的44%,养蜂户2072户。年均生产蜂蜜320万公斤,蜂产品年产值近1.2亿元,362户低收入农户通过养蜂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年来,密云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发展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以“三产”带动“一产”,实现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区蔬菜、林果产业稳定发展,在水库周边形成了不老屯黄土坎鸭梨、新城子苹果、大城子红肖梨、东邵渠御皇李子等一批特色果品。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6亿元。
在低收入户增收情况方面,密云区将水库周边及库北地区作为重点,落实林果业和种植产业帮扶项目,全力发展精品果园、设施大棚等产业。截至目前,共确定产业项目16个,有效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区低收入农户平均可支配收入8281元,同比增长17.8%。
瞄准“高精尖”方向,密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推动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提升发展质量。
密云区紧抓怀柔科学城东扩的契机,围绕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研究方向,积极布局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研发平台、研究型大学(学院)、创新转化、科学服务等功能。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等9大项目落地科学城东区,北京大学医学部(密云校区)及研究型智能医院建设工程、北京大学附属学校建设工程被列为重点工程,其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今年将实现土建工程完工。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项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共同打造生命科学创新主体集聚区。积极地推进生命与健康科学小镇建设,为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服务和空间。
中关村密云园和生态商务区两大经济引擎也追随着科学城东区的步伐加快奔跑。中关村密云园腾退土地59.06公顷,盘活土地28.66公顷,推进“高精尖”实体项目落实落地。
今年年底,京沈高铁即将通车,密云区与北京城区的交通时间将缩短为15分钟,为此,密云区正在加快谋划京沈客专密云站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促进与之比邻的生态商务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打造城南新商圈。
密云区着力培育绿色发展的密云品牌,把蜂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积极地推进红酒产业延长产业链,快速推进水库鱼产业形成品牌、提升效益。建设一批蔬菜精品园区、“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和林果高标准示范基地。积极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自2018年起,利用三到五年左右时间,在全区打造10个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提升100个精品乡村酒店,提升发展1000个精品民俗院落。
今年,密云区还将以高质量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高标准完成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任务,全面完成创建“基本无违建区”任务,拆除188万平方米违法建设,一个更加绿色、生态环境更美好的密云区即将呈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密云水库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已逝去,但其凝聚的精神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密云水库的建设与保护史,就是密云人民的奉献与奋斗史。
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密云人民将一如既往,勇往直前,续写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辉煌。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1日 08 版)(责编:余璐、李昉)